说到量化交易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某机构能在1秒内做几十上百笔交易,拥有极大的速度优势,实际上这只是量化交易中的一种:叫超高频量化交易。
什么叫量化?我们在做科学分析时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论,引申到投资领域就分成了价值投资派和技术分析派,这两种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有的只是对市场的研究方法不同。量化交易是技术分析派的演进,因为计算机善于处理数据,所以一般用计算机执行,给人的感觉就是量化交易都是自动化交易了,实际上量化交易并非一定要计算机运行。
在超高频量化交易领域,一般机构交易者会投入巨资购买昂贵的设备,争取毫秒以内的速度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势。这种交易和我们常理解的交易不是一个概念,赚取的是盘口差价,也变相提供了流动性,这种盈利模式就像是在给这个市场提供流动性并获得了“服务费”。
除了超高频量化交易,在低频量化领域交易的执行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人工。这个领域不仅个人可以参与,甚至对比机构还有六大优势。
首先是个人的资金量比较小。资金量小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影响小,量化策略的有效性高,不会因为市场容量的限制导致策略无效。
第二是个性化的风险偏好。因为是个人交易,风险偏好和盈利的期望可以根据自己制定,不像机构有的时候必须有平仓的要求,从而不得不放弃机会。
第三是时间比较宽松。机构有一定的时间管理,交易员作为员工有节假日安排,即使使用自动化的量化交易系统,有时因为安排问题也会停机。
第四是宽松的业绩要求。个人投资者在执行自己的量化时往往知道某一些行情可能对自己的策略不利,但可以继续等待机会,而机构投资者往往有一定的业绩要求,有些机构还要求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收益率,从而对实际策略产生限制。
第五是宽松的监管。对个人投资者基本上没什么监管,可以完全按照量化策略执行,机构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严格,资金的实际利用率往往低于个人。
第六是决策速度快。机构做一些重要决策往往要经过很多的小组讨论,多个领导的审批,以及一些其他不利的人为因素错过最好的时机。当我们执行一个量化策略的时候往往个人决策的正确性已经很高,能把握更好地机会。
总之在低频量化交易领域,我们对趋势的判定以及买卖价格使用了一种定量方法。为了成功捕捉趋势,也会进行大量的试错交易,只要做到亏钱的时候少亏一些,赚钱的时候多赚一些,最终是一个正期望值就可以盈利,然后通过大量频繁的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实现收益的累加。